系級:營養四
姓名:羅秀婷
科目:運動營養
高地訓練
高地訓練最早是由前蘇聯運動科學家提出,運動員透過在高地訓練適應低氧的環境,可能會得到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好處和增加有氧耐力的運動表現。然而,研究指出,運動員必須降低絕對工作量,才能表現出和在平地時一樣的運動強度,否則長時間待在高地,其結果會發生像是在平地訓練時的疲勞和「停止訓練」(detraining)的情況。「高住低練」(LHTL)是指住在2500公尺,但回到1250公尺接受接近海平面強度的訓練,這有助於提升心肺能力及跑步成績的表現(Saunders 等,2004)。然而,高住低練的理想組合有三個前提:訓練高度必須夠高使能提高紅血球生成素濃度,增加總血球量和最大攝氧量(McArdle,Katch,& Katch,2001)。模擬高地訓練的方法是藉由創造一個和在高地上類似的低氧環境,被稱作模擬低氧高地訓練。本文回顧相關模擬低氧訓練運用的方法和模式。概述了在低氧的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效益和負面影響,大週期低氧訓練模式的理論基礎是根據週期訓練的概念所創造的,以期達到最佳的運動成績表現。
低氧訓練的效果其生理上的效益包含:
l 顯著提升運動員在心肺系統方面的所有表現。改善的機制主要是在紅血球生成素的增加,導致增加紅血球量、最大攝氧量,並且增加己糖激化酶的活性,然而,長時間密集的在低氧環境下訓練會抑制免疫作用,減少鈉離子和鉀離子,攝氧量峰值及腺嘌呤核甘三磷酸的濃度,和減少3-O-MFPase(從-2.9±-2.6%),降低乳酸脫氫酶的活性。
l 在高地∕低氧環境訓練可能會導致的負面影響,包括:速度降低、功率輸出減少、氧氣含量減少。高地訓練後,5000公尺跑步成績顯著進步的部分原因是:
(1)高住足以使紅血球生成素大幅增量,進而增加紅血球量和最大攝氧量
(2)低練可維持接近於海平面的間歇訓練速度和氧的輸出。高住低練可能會暫時性的刺激紅血球生成,進而改善有氧能力的表現;但若想要長期改善有氧能力,高住低練的模式則並不被推薦。
可能的負面影響
有相當的研究證明,長時間的暴露在高地環境,例如高住低練或低住高練都有可能會增加罹病率,在高地密集的訓練或比賽對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或健康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研究顯示,激烈和長時間的密集訓練會降低細胞的免疫力,特別是訓練在常氧但睡在低氧(高住低練),或訓練在低氧但睡在常氧(低住高練)。運動科學家相信高住低練或低住高練能夠改善氧的運送及利用,因為低氧引發了肌肉中紅血球數目的增加進而提高了最大攝氧量及最大累積缺氧量。另一方面,有研究也指出,慢性低氧刺激會降低肌肉中Na+、K+、ATPase含量;以及在高住低練環境運動後3-O-MFPase的活性會立即下降2.6~2.9 %、血漿K+在運動中不會改變,[(3)H]-配糖體結合力不會改變、攝氧峰值(VO2peak)會降低,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運動能力的下降。Aughey等人指出高住低練或低住高練的生理反應評估和運動表現依然是受到爭議的。
資料來源: http://www.sac.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50/p4.asp 10/31download
ps:相關圖片請參考連結,或羅秀婷-高地訓練相簿(莊閎棋1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