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北京奧運--飲食的重要性---------文禮傑


  漢書:「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台灣諺語:「吃飯皇帝大」,說明古今以來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隨著時代進步,物資生產力充裕,吃也起很大變化,過去吃是為填飽肚子,現在是為健康;過去是有什麼吃什麼,現在是精挑細選,要吃自己喜歡的,愈來愈講究吃的藝術,注重吃的品質。
北京奧運加上殘奧,為期約一個月,接待工作「吃」是最重要一環,整個「工程」複雜性,比起蓋「鳥巢」有過之無不及,世界兩百多國選手聚集,媒體、觀眾到訪、技術裁判人員、工作人員,都有一張嘴等著吃,如何讓這些胃滿足,的確是大學問,更何況中國人好客,總是以吃代表歡迎的熱情。
  京奧期間帶動3000億人民幣商機,其中飲食占有180億人民幣市場,帶動強大消費力,對北京餐飲業是摩拳擦掌好時機,對中國菜宣傳,是走向世界捷徑。中餐首次列為奧運食譜,已開啟這扇窗戶。
  「口味世界化,服務國際化」是京奧吃的目標,事實上,在多族裔,多宗教,不同習俗的熔爐裡,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健康,遠勝於一切,食品的味道,因人有不同喜好,重要性還在其次。
  中國食品安全性最近受很大質疑,為打擊非法黑心食品,京奧特別啟動「食品安全反恐系統」,這可能是歷屆奧運創舉,「奧運豬」、「奧運蔬菜」應運而生,向全世界宣示京奧的安全。
在食品的反恐上,從生產、包裝、運輸到烹飪都是一條鞭,甚至在奧運村,選手、教練就餐,選取的食物,經過個人磁卡都會記錄,發現問題馬上可追蹤,達成科技奧運一環。
  對運動員而言,現在更講究個人化飲食,賽前吃什麼,賽途配合什麼,都有特殊設計,過去張德培比賽都帶香蕉做補充食品,讓自己體能在最佳狀態,中國射擊教練王義夫禁止選手賽前吃肉等,美味在奧運期間,運動員是無福享受的。
  奧運村餐飲24小時運作,每天就餐2.2萬人次,約要供應五萬分餐飲,每七天變一次菜色,整個賽期要花掉2500打雞蛋,15000升牛奶,300頓蔬果,加上120噸肉品,200萬升飲水,想像的出到時多少廚餘(剩菜)嗎?
  東京奧運日本打出「壽司」,漢城以「泡菜」做韓國代表,北京奧運以什麼做中國招牌,恐怕很難產。

沒有留言: